返回顶部
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
技术文章 更多技术文章

[针灸大成文字版]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03引气针刺法-五臟交经法等

[复制链接]
大道無爲Lv.7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-1-24 17:31:22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本帖最后由 大道無爲 于 2025-1-24 17:41 编辑
  {3 A! @! W! E; n% Z9 h. B$ G) X
* z; ?. D# a5 @& U1 |6 I五脏交经法(青龙摆尾于本穴)! J+ C( w( ^' a; H3 e' N4 p3 O9 a

五脏交经的手法,我们这里有青龙摆尾。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。我刚刚跟诸位讲过,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。如胆经属木,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。在五脏交经上,如果我们要去木生火,要去强心脏,胆是心脏的母亲,也是小肠的母亲,那你一针在临泣上,如果是平补平泻,它对带脉很好,还有,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。这个针下去,也不用补泻,引到气后,因为它是木,可以泻膀胱的实症,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。像小肠经痛很久,针临泣也可以补。

如果要同样运用这一个本穴,把这个经络的气,打到内脏去。就在这个穴道平补平泻,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。加强的话,在这个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,来加强补的力量。这个方法偶尔会用到,为什么?因为有时你要求安全,有时扎到身上怕扎不对,或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。有时在大庭广众,人很多的时候,你要把衣服脱下来也不方便。所以,可以在一个穴道上这样做。总是有不方便的时候。比如你在露营,你没有地方挡雨,也没有办法挡风、雪,那你要怎么办,而且衣服也有保暖的作用,你不能下到内脏的穴道,只能在手脚上面扎。诸如此类。这时,会用到五脏交经法。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,力量可以到内脏去。

使用时机,除了我刚刚讲的以外,就是针对痞块、硬块、积块在腹部时。比如,子宫里面有肿瘤,那就用五脏交经,针下在三阴交,痛就会去掉。比如月经痛,你下三阴交、血海,痛就当场去掉了。可是有肿瘤在那边,你要把肿瘤去掉,你可能要在同样的穴道上面或在三阴交上面来做,增强它的力量,然后让他把痞块去掉。

还有,称之为通关交经。这通关就是像我上次讲的病历。比如,这个骨头原来是连到的,结果断掉,中间少了一截,或是骨头有断裂,他曾经去接过骨,或关节有脱臼。我们用下针的手法去用通关交经。通关交经,一般都是我们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,比如扎针扎膝关,治膝盖关节,手肘受伤我们扎曲池。若关节本身有受伤,我们要让它气通过去,我们就扎对侧对不对?如果下针还没好,我们就加强它的力量,就会用通关交经。我们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。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。

外有一个叫隔角交经。什么叫隔角?当心脏有病的时候,像病人如果有常年的心口痛,有心脏病、心脏肥大都无所谓。治心脏病时,一开始下手的时候,先去治金,先让它生金,等金强起来,病就停止了,就不会再恶化。这时你再慢慢去做其它的动作。这就叫隔角。补泻的手法,就是看你须要做补还是做泻。看它相克还是相生用的。针刺的目的,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。


  Y- X$ F, q  \! H% k& F呼吸补泻法
" d/ Q) p' V0 W+ q# I3 m/ S

这第十二个关节交经,跟通关交经差不了多少。这是在关节上面做。平常,在做补泻的时候,使用多的强的是呼气补泻。这里介绍了很多的手法,比较重要的补泻要知道。这个呼吸补泻法,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。所有脏腑的俞穴,比如正面,腑会中脘、脏会章门、小肠的募穴关元、膀胱的募穴中极、背后肝胆脾胃三焦肾、心、厥阴俞、督俞、心俞都可以做。做的时候,一般任何的补泻,我们一贯常用的手法,就是先引气。一般先要引到气,就是针扎了,病人感到酸了,气到了,气到了以后你才开始做补泻,才有用。气没有到,你在那做补泻半天,那个病仍不会走。先引气,然后病人吸,叫鼻吸,口吐,鼻子吸气,口吐气,我们这样先做补。比如现在针在足三里上面,引到气以后,要病人吸气,用鼻子吸气,吸的时候就把针提起来,一边吸,一边把针提起来到皮层,我们在做补,当然不能让气跑掉,再要他吐气,吐气的时候,这个针不动,一直等到他气吐完的时候,很快的把针,拉放到皮层下。这样就不会动到他的气,在做第二次吸气的时候,再慢慢的,让他一边吸,好的速度是他吸吸吸,你慢慢的提提提,正好他吸完气,你也将针提到顶端,让气到饱满。你做了一下、二下、第三下整个气就都满了。我们就在这时又称为紧按慢提。就将针按下去的速度快一点,再慢慢慢慢提。提的时候就在吸,按下去的时候,就是吐完气的时后。利用他吐气和吸气的中间,没有人吐气和吸气是连续的,除非你在跑,跑的时候会呼吸很短,这样才会连续,否则吸和吐中间,可能会有一秒钟的停止状态,正常的时候会停一下。这时你用气停的瞬间,在气不动的时候,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补。另外一个泻,叫做鼻吐气口吸气,这就是所谓的泻则是正好跟它相反,是紧提慢按。就是他要吐气吐完了,在吐气的时候,等它吐完气,就把针放到底下。比如我们针足三里上面,我们现在做呼吸的补泻手法。在吸气的时候,这个补和泻,正好是反过来,鼻子是吸气嘴巴是吐气(补),这是泻的时候,鼻子吐气嘴巴吸气。你就记得我们要想办法,把这个气排出去。补就是想办法把气充饱,像帮汽车车胎打饱气一样,它的手法正好是反过来。所以,鼻子在吐气的时候,你把针压下去,让他把整个气通通吐出去,然后在他吸气的时候,将针慢慢的提起来,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。临床上,我们有时不用跟病人讲你用鼻子吐气、吸气。就是呼吸,他在吸气的时后,你把针提起来,然后吸饱了以后,等他吐完气以后,就按下去,就不会影响到气,这是强补。泻?让他吐气,吐气的时候,把针慢慢、慢慢提起来,等他开始呼气的时候,再把针刺进去,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,撞在一起,这是泻法。泻法简单讲,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。在针拔出来以后,针孔不要去按它。


' C# q5 l1 d: F0 m子午捣臼法(九入六出治水胀)
- q6 A0 A8 h7 v/ B

再来介绍子午补泻、子午捣臼。这个重要的是用在水病。我们治疗鼓胀的时候,鼓胀的人肚子都是水,都是积水。我们用子午捣臼法。比如,我们治疗水病针水分、水道、关元、中极、还有三皇、阴陵泉、地机、三阴交。我们下在阴陵泉、地机、三阴交的时候,我们用九入六出插提法,这是专门退水用的。我们用在大穴上面,什么叫大穴?我刚刚讲,比如我们治水病,水道、水分、阴陵泉、地机、三阴交。我们知道阴陵泉是大的,为什么?

这是泉!阴陵泉是山林里面的地下水。你在阴陵泉上做,地机上做,三阴交上做都可以。一般我是在阴陵泉上做。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,在地机跟三阴交,只是平补平泻,因为它没有什么穴性!就只是平补平泻。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,进针的时候,你就只要一寸的距离,九刺的进,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,再很快的进去,这就是补。那很快的提起来,慢慢、慢慢的进去,就是泻。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,再做六次的泻。为什么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?原因是什么?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,三焦的气不通时,水会累积。因为三焦是“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”。全身的水我们要把它散掉的时候,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。三焦它是行阳的,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面,散布到全身里面去。所以我们用九宫六数,阳气会很旺。你同时补泻在那边,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。所以,中医的观念,阴和阳能够平衡,调和起来这是常态,这就是正常。如果阴盛阳衰,或是阳盛阴衰,都会造成失衡。到后两个就会阴走阴,阳走阳,到完全不搭嘎的时候,就是生死的大限了。我们的想法和原理就是说,在它上面同时做补泻的时候,就可以引动三焦的气。那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。如果不用这个,直接下针水道、地机、阴陵泉、三阴交也绝对有效。只是这个速度很快,这个几乎下完针就跑厕所。你留针长一点,他会叫你赶快拔起来,说“我要去小便”,就是那么急。如果你只做补泻,绝对有效,但要第二天才会消,晚上可能跑很多次厕所,效果就有差异了。这是用在补泻上面。后面的,我觉得诸位可以看一看,这些我们都有用过,但是用的不多。所以诸位可以自己参考一下。看卷六第一百三十页中间的地方。这十二经络的病,很重要,实则泻之,虚则补之,寒则留之,热则疾之。所谓疾之,就是热症的时候,针下去就出来。一般是不会留针的。寒症我们就留针留在那边。如果看到凹陷的病,肿瘤凹陷下去,就用灸。当我们没有办法区分它的虚实的时候,这时我们就取它的经穴。举例来说,膀胱经虚则补其阳,阳所出为井。那不虚不实的时候,就扎它的经穴。我们就下昆仑,就是这样的意思。

) e7 m: V3 b$ k7 B8 l
下针八法, t: G, b. \! d- B; f+ d% y4 U

看卷六一百三十一页,我们下针有八种。第一个是揣,这个怎么做?观念是这样,荣卫的观念。如果这是血,这是气。如果病在气分,我们知道是在很表面上,我们扎气的时候,就不希望它伤到血。那如果病在荣上面,病就是在血,我们扎针就不希望伤到气。当针进到身体里面去的时候,我们会用到八法。第一个是揣,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。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,先用指甲戳一戳,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,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。这意思是告诉你,手摸一摸他再下去,因为你的目的是治血,而不伤气。这是比较讲究的。我平常不管他是伤血还是伤气,因为临床上不会那么讲究。我们就指甲掐一下,指头按一下,再下针。一般比如伤寒,病人发汗,头痛恶寒发高烧,或是皮肤病,病在表。我们下针就下在气分,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,很浅,这就是不伤血。扎针时,不管这两个,我们都用手揉揉,用指甲按按它。你指甲先要洗干净,不要黑黑的。我因指甲不多,所以我指头轻轻压,然后针就下进去了,因卫病比较浅,荣痛比较深,基本上就是这个观念。这个爪跟这个揣是一样的。都是用指甲,我们要扎在动脉旁边,比如扎太渊、经渠、列缺的时候,我们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,针再下进去,扎在动脉的后方。有时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,在针下去以后,再把脉放下来,这个动脉会跟针贴到,你会看到针在跳,这就是点头针。你看下针的高手下针时,就会看到这点头针。这个搓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左右捻转。这里为什么又提出来讲,就是弹跟摇。我们针下去以后有一种轻补,很轻微的补,不需要很重的补。你可以找它的穴道,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。我们有一种弹针,举例来说,我不想扎太多,我针扎在足三里上面去,本来这个人是胃痛,足三里就解决了。下了本穴胃就不痛了,可是那病人又有牙齿痛,牙齿痛已两三天了,而我又懒得去下子穴,那就直接在足三里这个穴道,同时去胃痛,也同时去牙痛。这时就会有这个弹和摇的手法。弹就是补,摇就是泻。所谓弹,就是用手指头弹那个针,针还在那边弹,这样气就来了,这是弹针法。就好像在池塘边,拍拍水,水就来了。弹一弹气就来了,这是弹。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,想办法去摇动针头。摇一摇,这是摇针头。一般我们,在这一页写的是提豆许,并不是我们讲的补泻提豆许。比如,我们先下足三里,引到气以后提一点,让气有个地方待着,从这开始做弹。并不是说提豆的补泻,是退一点点让气在下面,这时你再用弹一弹来补,摇一摇就是泻,这是浅的补泻手法。(弹跟摇都是退一豆许,并非跟提豆许、容豆许,在补泻有分“提”跟“容”。)那循和捻呢?就是我们的迎随法。前面介绍很多,这里不花时间介绍。

1 U8 G+ v$ V9 {! w8 y
五、五俞穴治疗. Z( v- F! r- M

在继续下去讲之前,诸位先看《针灸大成》卷七一百六十四页,这里开始要介绍五俞穴的治疗。五俞穴井荥俞经合,在这里提到“井主心下满”、“荥主身热”、“俞主体重结痛”、“经主喘咳寒热”、“合主逆气而泻”,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,不管是阴经、阳经,都有井荥俞经合。井荥俞经合本身的穴性,就是这五个。

举例说,有的人是心下满。而心下正好在乳房这边,如果乳房痛,硬块正好在胸口这边。因心下满有胀满的症状,就可以下井。过去,我们在临床上,井跟荥大部分是冬天下针。因它在末梢!天气冷越容易受伤的地方就是在脚趾头边或手指头旁边。春夏大部分是在俞、经、合下针。这是一般我们的取穴情形。但是取穴还是要看症。比如,现在有一个人来了,发高烧,头好昏,这是太阳症,对不对?我们就下太阳经的荥穴通谷。所以说,所谓的五俞穴也要看当经的病变,而不是任何的经络都可下。我们有十二个经,有十二个荥穴,你不能十二个荥穴都下。你要看是在那个位置上来下针。比如,这个女人乳癌,有乳房硬块、溃烂流脓、身热。我们不管身热,不管是发炎、溃烂,还是高烧的热,都没有关系,一样取胃经的荥穴内庭穴,就这个意思。所以,这个五个穴道本身的穴性你要知道。比如有人关节疼痛,我是感冒了关节疼痛,在后颈的地方,后颈是膀胱经络到,大的就是膀胱经,再来胆经也有络过。在这个时后,我们就下膀胱经的俞穴跟胆经的俞穴,就可专门治疗体重节痛。知道我的意思。还有一种是我关节痛肿起来,这肿正好在我的关节上,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这边,这是痛风。那这怎么下?你看这是肺经,你就下肺经的俞穴。针下去以后,无所谓补泻。因为它的穴性就是这样的。针下去采平补平泻,平补平泻就是捻针。就是针下去,捻转一下,就结束了。这是利用它的穴性来做取舍。那咳嗽,喘咳寒热、气喘就用经穴。合主逆气而泻,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、上吐下泻、打嗝不断、放屁都可以用。
原络治疗3 x2 s) h2 m, x% X7 _) X

再来,诸位看卷七,一百七十页,这是我们针灸很有名的主客治疗,也称之为原络治疗。这些都是治疗法则。为什么叫主客?主就是病变经,客就是表或是里经。我们在主经上取它的原穴,客的时候取络穴,所以又称之为原络治疗。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络在管。所以三焦经通过属于络,行阳。因此阳经有独立的原穴。这个原穴就直接络到三焦上面去。阴经,三焦不管阴经。所以阴经是没有原穴的。但当病发在阴经时,我们又要用原络治疗的时候,因为阴经没有原穴,就取阴经的俞穴来代替。用俞穴来取代它。这是行家讲的话。如果有人说,这个阴经没有原穴,根本就是针灸的书没有读过。阴经也有原穴,只是阴经是用俞穴来代替的。比如,足太阴脾经是太白穴,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太渊。现在看到十二经的主客治疗,肺是主,大肠是客。所谓肺是主、大肠是客,就是病在肺,而肺跟大肠相表里。因为我们两边是相通的。所以说,可以用大肠经的络穴来辅助它。你看肺为主的时候,像喉咙痛,肺主喉咙,手掌发热痰多。我们可以太渊穴。下太渊以后,再下肺经的表里经—大肠经的络穴,偏历穴。除了内科治症以外,这个原络治疗在经络上也可以用。比如,肺经的实症,我不想下他的尺泽。你可以用原络治疗,但你用了原穴,你一定会用到表经或里经的络穴,这才是真正的原络治疗。

如果治疗内脏病的时候,他咳嗽,我要怎么分左右,不用分左右,两边都下。在原络上下针的时候,因为它就是个治疗法则,所以我们没有特殊的补泻,就是捻针,就是左右转,引到气就好了。若是大肠主,肺为客,大肠有病,扎大肠的原穴,再扎肺经的络穴,来做这个原络治疗,以此类推。后面的治症,你们自己看。

  \% Z' f0 P) [+ b; n4 P
六、俞募治疗
7 _8 R7 t6 a! R. J4 e' j  m3 {

再来我们介绍俞募治疗法,这是主客治疗。俞幕治疗法专门治疗内科病。你不会仅一个手痛,就用俞募治疗。俞募治疗都在背上,在胸前和背后,叫俞募治疗。因为所有的经及每个内脏都有它的俞穴,每个内脏都有它的募穴,我们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,就是俞募治疗。举例,有人肺气肿、气喘,这个也不用问多久了。扎肺的俞穴,第三椎外开一寸半,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,中府穴是肺的募穴,这是俞募治疗。如,有的人胃口不好,不想吃东西,胃的募穴中脘,再下背后胃俞。小孩子呢?十四岁以下不留针,直针进,直针出。如果只扎中脘,没有扎背后的胃俞,这就不是俞募治疗。所以,用在治症上,所有的内科病都可以。当内科病显现出来的是热症的时候,热症很多的症状如嘴巴燥渴,喜欢喝冰水,舌头是黄的,全身脸赤红,大便是下利或是便秘,大便出来的时候很浓臭,便秘又排不出来,小便是黄的,这些都是热症,热症时用针。而寒症也有下利,如吃马铃薯就排马铃薯,吃玉米就排玉米出来,吃空心菜就排空心菜出来,就是食物没有消化,舌苔是白,病人脸色是白的,病人不口渴,倦怠,声音没有力量,这些属寒症、虚症的时候,就用灸。在俞募治疗法时就用灸。诸位不要小看这个灸,这个灸真厉害。尤其是在灸毒蛇咬伤的时候、破伤风的时候,针力不及的,用灸的最好。这是俞募治疗。

0 D5 B* s" O5 z5 n! k$ t( a, S9 }. U
七、会郄治疗0 G2 W& V  H3 j* W; f- S& A

再来是会郄治疗。一般是病人内脏痛,在止痛的时候用的。比如,有一个人大便出来,便血,我们有痔疮的便血。痔疮的便血我们分内跟外,内痔的便血是先血,先拉很多血出来,后便,最后再排便,这是无痛,完全没有痛的。外痔,先便后血,大便排完以后,在擦纸的时候,看到上面有血,这是痛。还有一种便血,跟痔疮没有关系,是血和便合在一起,所以不是痔疮,可能是大肠发炎。大肠发炎的时候,血和大便是混合的,有时大便一天二十次到三十次都有。上完又要跑去上。肚子又痛。我们先不要讲药,我们用针灸做。下郄穴,我们知道他是大肠有问题,大肠经的郄穴是温溜,对不对?他病在腑上面,大肠是不是腑,所以是下中脘穴,中脘又是胃的募穴,又是腑的会穴。所以,我们用会穴同时配合他的郄穴下针。下针的时候,这两个穴道同时用,称之为会郄治疗法。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痛症的时候用的,有痛症、炎症时用的。如果今天有个病人,咳很久,咳得肺部痛了,咳嗽还带血,这很严重,因为支气管都咳破了。你看他有没有肺癌?也没有。就是咳嗽带了很多血,这很痛。我们就扎,肺是内脏,脏的会穴,脏会章门,下了章门以后,你要下肺经的郄穴孔最穴,就这个意思。这是脏会章门,腑会中脘,是这样来的。


0 J; b( a$ {: O( I/ ?八、九针的使用时机
# @5 u8 W4 w8 I. d4 `

诸位看《针灸大成》卷五,一零一页,书上可以看到九针的图。现在回到刚开始,这个九针的原图样就在墙壁上,针是原来的模形,书上画的是把它缩小了。原来尺寸的模形,就是墙壁上的图,诸位下课可以看看那个针。我们简单解释一下,第一个是镵针,看起来头像剑一样,专门刺热用的。所谓刺热就是放血的意思,点刺放血的意思。现在诸位就了解了。举例给你听,有人眼睛红肿、很痛,医生说角膜炎,那怎么办?热!在攒竹、丝竹空、瞳子髎就是太阳穴、耳尖放血。放血的时候,我们就用这个镵针,像个剑头一样。现在拿放血针就很好用,刺破挤一点点血出来就好了。这是刺热,刺热只是放血,你千万不能把那么粗的针留在那边二十分锺,这就痛死啦。这是不对的。第二个针是圆针,为什么叫措摩分肉用?这是说,我们用这个圆针,不是扎进去,在肌肉中间、筋骨中间。我现在举例,这个手腕横纹及两个筋的中间,上二寸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。如果在两个筋的中间,我们用这个圆的针,不是扎进去,而是在两个筋的中间,去消导它,顺着经来搓它的时候,顺着经就是补,逆着经就是泻。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针产生,第一个是遇到怕针的人。第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虚的时候,已经虚的时候,已经没有力气了,这时我们下针是用气来治病,病人没有气了,我们就用这个针来导气。因为你指头比较大,在两个筋你按不进去,所以才会有这针出现。所以我现在介绍这九针的使用方法还有时机。这个鍉针呢?针非常的长。一般是透针用的。透穴的时候,比如养老透间使、太阳透率谷,阴陵泉透阳陵泉,绝骨透三阴交,有很多的透法。透针的时候,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透,气虚的人我们不透,透也没有用。里面没有气在那。除了你“望”可以知道病人有没有气外,同时可以按合谷,合谷是气穴,合谷凸出来,气很足,合谷是凹下去的,气就不够了。再来就是蜂针。蜂针,就是所谓的三棱针。三棱针也是放血、放脓用的。所以,镵针跟蜂针不一样的是我们用在头面上,因为头面上怕一针就刺到骨头了。所以用剑头,这个针头很小,不容易扎很深。而这个三棱针,就很锐利,非常的锐利,我们是在四肢末梢放血,或在背后上放血。蜂针像个扁钻一样,三角形的。诸位下课可以看看那个针。再来是铍针。铍针,扁平的像刀子一样。这是我们治疗脓疱的时候用的。再来诸位看这圆利针,我们最常用的就是这个圆利针,还有毫针。圆利针,一般是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。这个毫针也是长针,针很细的,像毫毛一样。一般是治内科,用在病比较深的时候,我们用长针。比如阴陵泉透阳陵泉,病人的腿比较大。其实针差不多,只是用的部位、深浅,而有不同的名称。最长的是长针,长七寸。比如,我们有一种透法,当下半身麻痹,我们从脊椎骨旁边透。这长针,没有说一定要七寸。过去我们针刺的手法,头在这,这是背后,这是脊椎骨,我们在脊椎骨旁下针,这针下去,这是腰部,从这刺,七寸的话才到膈俞,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的。但第一个因为不好刺,第二个非常不实用。平常是两边刺,平常最长可以用到这个。我们用七寸针,扎到他的膈俞,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。若从督脉,比如大椎旁开五分,一路刺下去,两针行平的,是专门治疗脊椎骨用的。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毫针和圆利针,因为它比较细。三棱针就是放血用的。最后是火针,火针就是刚刚跟诸位讲的用来治痞的。火针比较粗一点,平常我们用一寸的针,烧两下这个金属就疲乏掉了。你用 28 号针比较粗,虽然扎一次也不行了,但 28 号针至少不会疲乏那么快,它的针比较粗,下进去的速度也快,也不会扭曲。九针现在用的人不多,这九针法,买这些针也不方便。市面上最常买到毫针,一寸、一寸半、二寸、四寸等都有,还有放血的三棱针。现在三棱针也不用了,因为三棱针用了要消毒,不想那么麻烦,现在都用放血片了。

$ M8 t0 c6 x) ]" _1 u" t, Q

下堂课要讲子午流注跟灵龟八法,按照节气来开穴。可以买个一般的万年历,我选的这本手册比较方便,你一打开就可以查到今天是什么日子,然后你们还有一个灵龟八法盘,它的反面是子午流注。我们需要这个工具,加上这个万年历,你有了这两个工具在身边,就不用去算什么开穴等等,直接用盘子就扎完了。许多书局有售,有的人做塑料的,有人用铁片,这都没关系。只要有这工具就很快。当我们介绍到针灸灵龟八法和子午流注的时候,灵龟八法就是用八卦。

到此以后,我们就要开始介绍案例和临床。我们是从头开始介绍一路到脚趾头尖。从皮肤的指甲到筋骨,一直到肝心脾肺肾。什么时候用针,什么时候用灸,遇到各种病的时候该怎样做,务求立竿见影。后面那段时间,我们就开始讲临症,有些手法是怎样的?针灸的急救,我们是怎么做?

过去还有些人用温针。什么叫温针?就是针放到嘴巴里面,等到温度够了再下针。现在不要这样做了,不然病人都跑走了,会吓死人的,没有消毒的观念。以前是因为天气寒冷,人在冬天,像东北那边,你在路边的电线杆舔一下,舌头都被黏到了,所以那个时候会有温针的现象出现。现在你不要去想温针,所以我也要去芜存菁。你们看《针灸大成》要去思考,不然我一篇篇教你们,三个月也讲不完,只要针灸的精神捉到,其它只是锦上添花,所以像后面的玉龙歌诀、十三鬼穴、经外奇穴,这些是给你锦上添花用的。

你有个主流的针灸基础后,不管走到那,若获得一些海外善本,都是帮你锦上添花的。比如这个穴道只管这个,都是你的花,不是你的主流。比如我讲阑尾,治疗盲肠炎,若你就只会针阑尾,你就变成盲肠炎的专家,其它病就不会治了,你会失掉学针灸的目的。所以我教你的是主流,其它的是锦上添花的东西。中医太久了,失传了很多东西,有主流医学在那边,遇到一个东西倒底有效没效,也可能是后人乱写的,但因你有主流的医学观念后,你就知道这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了。

以后你面临到的病,不见得是你看过的,但是原则原理是一样的。所以,病虽在变化,你的原则并没有改变。所以,我们常常会遇到被西医诊断为不同的病。事实上,我们的治疗法则仍是一样的。在治疗后,不同的病也都好了。同时,在治疗这主要的病好后,旁边附带的病也治好了,这就是中医。很多附带的病,实际上是病根没有去而产生的副症。所以,中医是立证再法则,而不是立病。所以不要看到病名再下针。要会法则,我们的法则就是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决定下针及临床辨证。

后面我们在灵龟八法,子午流注讲完后,我们还要讲临床治疗。我们今天介绍到这里。
& E0 o2 D9 Q& V& ^4 g% `; O# |* m, ~
0 }3 B4 Z* a* F

登录后可查看完整内容: 请 登陆 或者 注册账号
古月仙居       由古月道人建立于2025年1月1日,本站存在的意义:其一是本人自我学习和复习的过程,其次也是为分享及弘扬医道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,让更多的医道爱好者可以有一方学习交流的净土。
  • 官方手机版

  • 微 信 号

  • 商务合作